彭镇 - 乡镇概况

彭镇 - 乡镇区位
彭镇,位于成都市近郊县城西北3公里处,幅员面积37.8平方公里,东靠东升,北接温江,南连黄水,西邻金桥,双祟路横跨彭镇东西,黄温路、杨柳河南北穿境而过,自古以来是我县西部商贸集散重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85个村(居)民小组,农业人口3.5万人,是双流县推进“三个集中”的示范镇,也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园区。
彭镇 - 乡镇经济

如今,双流县“十一五”规划中,已把彭镇杨柳河以西500米纳入县城新区规划范围,140米宽的双楠大道即将建成直通彭镇,彭镇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出来。
2004年以来,彭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组织和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坚持工业上大项目、城市建设上品位,农业实施重点转移,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新突破,有效地促进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2004年,彭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下同),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2126亿元,增长38.22%。其中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10357万元,增长92.3%;利税2551万元,增长48.8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098万元,增长54.79%;工商税收1414万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86元,比上年增加427元。
2007年全镇工商税收410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5亿元,出口创汇1680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9元。
彭镇 - 工作思路

彭镇 - 城镇设施

彭镇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杨柳河是彭镇潜力极大的一项储备资源,横贯彭镇9公里。春天柳絮飞花。清风徐来,水面波纹如画。“山光草色翠岚拖,第一桥头春波多。小艇远横杨柳岸,散人应自号烟波”便是昔日杨柳河的生动写照。
彭镇,地处县城西北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6公里,距成都市中区15公里,距双流通往成都市崇州市的咽喉,自古便是商家必争之地。镇内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民风纯朴、治安稳定、交通、通讯方便,各种设施完善。镇内部分区域被纳入双流县城新区规划,现已实施了新城区建设。全镇区域总面积37.8平方公里,辖11个村、7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1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4.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0.6万),农业人口35695人,耕地面积33263亩。全镇有医院一所,艺体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767人,在园幼儿1028人,教职工300人。镇内建有占地2.5平方公里的彭镇工业港,有成都华建管桩、四川久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奇灵热交换器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工业港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彭镇 - 乡镇艺术

春台会:柑梓村一年一度的春台会,又名春季交流会或春交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正式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会期一般从正月十八开始,要持续到正月二十二左右,春台会由来已久,在解放前就已有相当规模,那时举办春台会是为了发展农业,搞好春耕生产,主要是农产品、农耕工具的交易,另外还有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戏班、挑挑商人、各地名小吃、古玩、字画、观鸟、赏花、养身、狮子灯、牛儿灯、信鸽会等。
春台会发展到1966年也就是文革时期,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就此终止。一直到了1984年,改革开放后,由于柑梓村周边类似于我村春台会的庙会、交易会相继恢复,加之各地朋友、商人、广大群众对我村历史悠久的春台会的怀念及割舍不掉的记忆,同时也为了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传统,促进我村和周边乡村的农业生产,搞活农村经济,终于在1992年的春节后,在我村老党员谢正昌同志的倡议、组织、指挥下,又重新开始恢复举办我村历史悠久的春台会。
现在柑梓村的春台会,在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形式、内容、内涵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创新和提高,不光各地优质的农产品,农耕资料齐聚我村,江湖艺人、商人、各地名小吃、信鸽会、拉保保(俗称拉撞门关)、狮子灯、牛儿灯、糕点、糖果、花卉、古玩、字画等传统名目外,更是增添了一些现代型的娱乐、休闲项目。比如大型飞车表演、魔术表演、马术表演、跳跳床、碰碰车及老年腰鼓队,秧歌队等让朝会的大饱眼福,留恋往返。每年朝会期间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到春台会凑凑热闹,几十里、上百公里赶来的人都有。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妇女、儿童、大爷、太婆,有买的、有吃的、有看的、有笑的、有唱的,总要玩个一整天,甚至几天,不亦乐乎!人山人海,场面之热闹,场景之壮观!
彭镇 - 投资环境
